文化

汪国真:文化寒冬的童话

manbetx3.0 学者王晓渔:汪国真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好人,但很难说是一位好的诗人。汪国真之类的作品脱颖而出,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庸常和反常。

2015年4月,几近耳顺之年的诗人汪国真去世,他的离去像他的出现一样炫目。那两天我在雁荡山,偶然避雨走进一座亭子,亭子里的一对夫妇正在谈论汪国真的去世。听到路人谈论诗人,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汪国真尤其唤起了我的同龄人——40岁上下的一代人——的记忆。25年前,几乎一夜之间,一名叫“汪国真”的诗人出现在各种报纸的文化新闻中。汪国真的“传奇”,在他去世之后再次被讲述:他的诗作如何被热心读者认真摘抄,再以手抄本的方式传播;他的诗集又如何一印再印,反复被盗版。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山高路远》),“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热爱生命》),“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如果生活不够慷慨》)——对于这些诗句,我没有更多的看法。我同意此前对汪国真达成的共识,他的诗作是励志的格言体,无论思想还是修辞都乏善可陈,适合写在留言本上,也适合出现在峰会演讲中,惟独不适合出现在新诗选本里。文学有多样性,但多样不等于相对主义,见仁见智不意味着没有优劣之分。2001年有一本《十诗人批判书》,选择了郭沫若、徐志摩、艾青、舒婷、余光中、北岛等十位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作为批判对象。颇可寻味的是,汪国真不在此列。这是对汪国真最为直接的否定,他的诗作甚至没有批评的价值。

对一位写作者的去世表达哀悼之情,这是人之常情,没有疑义。但有些意外的是,此次汪国真的去世,引发了对他的诗作的“重估”。

您已阅读25%(611字),剩余75%(183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