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manbetx3.0 社会

垃圾分类的社会成本

李牧之:上海的垃圾分类政策,形成了简单的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也就是说,上级政府必须不断的投入监督的人力物力才能维系这个体系。

6月27日,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举办美国独立243周年纪念日暨中美建交40周年活动,活动中,一个上海的嘉宾在致辞中说“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现场一片欢笑。这句话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当下上海市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网上流传着很多段子,描述垃圾分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继上海之后,6月28日,住建部宣布,到2020年底,全国有46个重点城市先试先行,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在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是一项全国性的工程。

就垃圾处置本身,分类是一件好事。将垃圾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前者如纸张、塑料,可以回收制成新的纸张和塑料,可以降低树木和石油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可回收垃圾中,有一些是有害的,如电池等含有重金属,混入堆肥中,铬等重金属容易在大米中富集,对人体有害。其余的不可回收垃圾,一般采用堆填或焚烧,这两种方法,不论哪种都需要剔除易腐或湿度较大的垃圾:易腐的垃圾容易产生异味,在堆填后容易产生沼气和垃圾渗出水,会爆炸或污染土壤;湿的垃圾在焚烧时,也会燃烧不充分,产生有害气体,加大处置的成本。

您已阅读10%(482字),剩余90%(426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