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心理健康

识别心理危机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徐海娜:人们常常因为“过度努力”而变得抑郁和焦虑,又常常因为“羞于表达”而独自一人与自己的精神亚健康状态对抗,直到郁积成疾。

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常常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抑郁、焦虑等情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经历到的,当引起我们抑郁和焦虑的事情消失之后,我们的情绪也会跟着烟消云散。但是当压力一直累积,在具体的那个诱因解除之后,抑郁和焦虑的情绪还持续地存在,我们就需要警惕,是否出现了心理上/精神上的问题。我们也需要有所准备,知道如何识别和应对随之而来的心理/精神危机。

上个月华人歌手李玟的自杀把关于抑郁症的讨论带进公众视野,人们在悲伤和惋惜之余,也增添了很多关于抑郁症的常识。由于李玟的公众形象和人们对抑郁症的刻板印象之间的落差,有人还生创出“阳光抑郁症”这种名词。但是无论如何,人们总算认识到,抑郁症不只是“不开心”那么简单。

但是当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恐慌症、强迫症等精神障碍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很多人还是无法坦然面对。尤其当一些精神障碍引起自己身边的亲人或朋友自杀时,那些所谓负面的情绪障碍、关于抑郁焦虑、关于心理/精神危机的一切,就会变成“房间里的大象”,没有人敢去触碰、敢去揭示。人们害怕谈论,仿佛只要提起就会冒犯死者和家属,或者让自己更伤心。这是现阶段我们面对这些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时候的普遍心态,常常因为过于沉重和悲痛,选择回避;有时,还夹杂着“病耻感”。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改变。

您已阅读21%(546字),剩余79%(201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另一片星空

徐海娜:童书创作者、艺术从业者、儿童导师、前电视媒体人,现居新加坡。曾于香港和新加坡从事绘画、特殊儿童教育,以及电子互动童书行业;同时担任manbetx3.0 内地、manbetx3.0 香港、新加坡等地,部分杂志和报纸的特约记者和撰稿人。近年在新加坡出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系列绘本8本,其中《他们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和《手机消失的一天》分别获得新加坡2022年度和2023年度的“大众读者票选好书奖”。

心理健康

相关话题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