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书展上的折扣根本比不上网络平台的力度;虽然书很沉,亲自捧回家远没有快递来得轻松;虽然被洪水浸过的书,可能根本没法看;虽然盲盒加油包里的品类,会有自己不喜欢的,但这一切在爱书人看来都不重要。在他们心里实体书不仅仅是一件商品,它所承载的情感特质,是AI替代不了的。
今年的上海书展已经是第十九届了。回溯过去,1985年上海展览中心就举办过国际书展,第二年在工人文化宫举办文汇书展,这个书展一共连续举办了12届,每次开展的时候,展厅周围就为挤满了读书人,排队买票成了大家的必修课。在书展上可以买到最新的图书,是读书人最大的福利,那张书票也不舍得扔掉,有不少读者如同集邮一样把它积攒起来,一年又一年,成了他们心中美好的回忆。
到了2004年,上海书展回到展览中心。那个顶着五角星的大楼,老上海人至今还喜欢叫它中苏友好大厦。虽然上海有了很多新式展馆,但对于图书人来说,还是这个展馆是最有感情的。一来地理位置方便,它在静安寺对面,不管在上海的那个角落,到这都还算方便。二来这么多年了,展厅的每个角落都熟悉,哪个位置是活动区域,哪是位置给哪家出版社,隔壁邻居是谁都烂熟于胸,在参展前心中有数,布展时候可以游刃有余。
您已阅读13%(500字),剩余87%(322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