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进入全国视野的大规模“拆违”运动是2018年夏的秦岭拆违案。之后,在新冠疫情期间,北京、山东等地相继发生大规模拆除“违章建筑”,引发激烈矛盾和对抗(见叶兵:“北京郊区‘小产权’别墅遭‘违建’运动式强拆被指‘反人类反文明’”,VOA,2020年8月3日)。疫情之后,公共关注焦点转移,抗议声浪趋于平息,似乎“拆违运动”也到此为止。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恰好相反,“拆违运动”正以更大规模在全国农村发生,甚至各地都下达了“拆违指标”。例如2024年,北京房山区的“治违任务量”总计达260万平方米,“腾地任务量”190万平方米。加上其它各区,仅北京一地的“拆违指标”即千万平方米以上。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北京市深化巩固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成效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在市委常委会上审议通过。2024年,北京市将治理违法建设2000万平方米以上、腾退土地1500公顷以上。在试点和第一轮创建三年行动期间,全市累计拆除违法建设约2亿平方米、腾退土地约255平方公里。
且不说如此大规模的“拆违运动”在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上成本效益如何,其简单粗暴的执行方式显然是对公民财产权的严重威胁。别的不说,“拆违”给当事人的期限十分仓促,从通知到拆除通常只有一周时间。譬如房山区大石窝镇政府对北尚乐村民宋彦冬下达“限期拆除决定书”落款是今年8月13日,“责令自行拆除违法建设”的期限则是8月19日。如在此期限之前自行拆除,镇政府将给予少量补偿,逾期则不给予任何补偿。这简直就是一道必须服从的行政命令,令当事人无所适从。在短短六天时间内,怎么可能确认被拆的是不是“违法建设”?如果拆错了,拆除已成不可挽回的既成事实,又会造成多少社会不公乃至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