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manbetx3.0 社会

十年惊变:垃圾处理的广州模式和上海模式

寇步云:广州模式的中心思想是协商:“各位市民,垃圾处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上海模式的主题简单直接甚至略显粗暴:“侬是什么垃圾?”

上海垃圾分类政策在2019年落地,并以其强制性闻名于社交网络,因为处于政策推行的前期,资源投入充分、保持压力的动机强烈,所以目前还难以评价其长远影响——更主要的原因是,政策的另一面——环卫系统与垃圾处置的信息比较稀少,难下准确判断。

在城市垃圾处置史上,上海的做法具有指标意义。它可以看作一线城市的垃圾处理政策在停顿了或者低调了十年之后,主动进入公众视野。在一定程度上,重启了以强政策来驱动垃圾处理的进程。而细数下去,这个进程停顿的地方就是广州,算来整整十年。

从广州垃圾处理的2009年,到上海的2019年,比较下来,可以看见许多历史性的重大变迁。包括但不限于:多元协商的问政思路旁落,政府意志主导快速推进;社会与政策互动消极,政策的外部约束解除,民众与政策的地位发生了极大变化。

您已阅读8%(339字),剩余92%(387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