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重点介绍了manbetx app苹果 胜任力,这篇文章将主要探讨跨文化交流,尤其是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理解力。如果用“冰山理论”来理解文化的话,外显的事物是位于冰山海平面以上的部分,而文化之间更深层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差异潜藏于海平面以下。外在的差异比较显而易见,比如食物、日用品、建筑风格、语言等;它们也比较容易共存,比如美式汉堡、日式榻榻米、阿拉伯地毯等来自世界各国的商品经常会同时出现在同一间国际化都市的商场中。潜藏于海平面以下的差异则需要一些努力、学习、练习才能跨越;不然则比较容易出现误解甚至冲突。
这些深层差异的类型有很多。在沟通模式上,有些文化的叙事风格偏向委婉、曲线迂回、基于人际关系,有的则偏向直接、线性径直、基于逻辑想法。再往深层挖掘,文化间对于时间的精准度、空间的距离感、个人独处与集体行动的占比,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习惯差异。习得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口味、审美、起居,乃至一系列价值判断--是否按年纪资历排辈,更看重人情关系还是做事执行等等。当然,我们要警惕、避免对一个群体一概而论;在个体层面,哪怕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对上述问题都会给出不同答案。但难以否认的是,文化由内而外渗透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个体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根植其中。
笔者在一次跨文化交流工作坊上体验过一个叫BAFA BAFA的游戏,对比了从不理解文化差异到理解之后的沟通变化。游戏中的两个小组分别拿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自己所属文化的沟通特点,但并不了解对方小组的沟通特点。A组的特点是在聊天时习惯触碰对方表达亲近,并把回避肢体触碰的理解为冷漠。A组遇到B组时热情地张开双臂,想要给予拥抱,却发现B组连连摇手后退。A组越往前,B组越后退。A组大为受伤,觉得B组太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