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跨越古今的深度对话是一个“懒”而“巧”的策展思路。之所以说 “懒”,是因为很多艺术家的创作都是汲取前人之精髓并叠加时下风格的重塑,此般主题并无创意;而“巧”则在于跨时空对话总能让来自“古”与“今”的展品都增加历史重量,让观者理解了“今”的艺术创作并非经不住时间考验的“心血来潮”之作,而是有思考、有深度的打磨。
即使思路懒而巧,能搜罗并借到对的展品,并以此思路讲出好故事,也非常考验策展人的学识的深度、信息的灵通和关系网的广阔和扎实程度了。特别是在已有的古典场景上做故事,场景是设置好的,永久馆藏是流传了几个世纪的,那选择展出的“今”日作品选择,必须足够刁钻,才能让“古今对话”流畅且不牵强。
罗马博尔盖塞博物馆(Galleria Borghese)当下的展览“路易斯•布尔乔亚:无意识的记忆”(Louise Bourgeois. Unconscious Memories),就呈现了一段生动又精彩的“古今对话”。据策展人Geraldine Leardi透露,为找到能形成古今对话的合适展品,他们前后足足花了四年时间。
您已阅读15%(461字),剩余85%(270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