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世界都在为“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李奥)从影20年,最后终于在北京时间2016年2月29日这么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捧得了那座他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小金人”(奥斯卡“最佳电影男主角”奖杯)而欢呼雀跃、不能自已时,大家可能会忽视凭借为鬼才编剧兼导演昆汀所执导的电影《八恶人》担当配乐的意大利作曲家莫里康内,这次,他也捧回了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奖杯。
意大利不仅是个盛产歌剧作曲家的国度,同样也是一个盛产电影配乐作曲家的地方。在这个国家,尼诺•罗塔、莫里康内跟威尔第、普契尼一样享有盛誉、倍受推崇。其实,很多因电影配乐荣获过奥斯卡奖的作曲家,其自身都具备扎实的西方古典音乐作曲技法和功底。比如去年依靠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赢得奥斯卡奖“最佳电影配乐”的澳大利亚籍作曲家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还有曾为《星球大战》、《E.T》、《超人》、《辛德勒的名单》等大片操刀配乐的殿堂级作曲大师美国人约翰•威廉姆斯,以及曾以华语电影《卧虎藏龙》在2001年勇夺奥斯卡奖“最佳电影配乐”的华人作曲家谭盾等等。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名义上的电影配乐作曲家,实际上也不啻为都是善于写严肃音乐的西方古典音乐作曲家。
既然提到了电影配乐,那么还有几个人名是不得不提的,他们分别是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康戈尔德以及久石让。众所周知,普氏和肖氏这俩人是严格意义上的前苏联古典音乐作曲家,但殊不知事实上他俩都曾留下过经典的电影配乐作品。由普罗科菲耶夫所创作的电影配乐《恐怖的伊凡》和肖斯塔科维奇所写就的电影配乐《牛虻》组曲,这两部作品因其内在的超凡艺术价值,确立起远远超越了它们作为电影配乐本身的举世公认的超然艺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