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春节,我孜孜不倦地服侍着水仙花。隔天给它换水,白天摆在客厅应景,晚上搬到书房。书房朝北,关了空调是家里最冷的房间。水仙花娇嫩,怕热又怕冷,在抽叶打花苞的时候要晒太阳,但又不能晒得太久,否则很容易变成一盘蒜苗,把握好尺度很重要。好在今年的水仙依旧没有辜负我,终于是在小年夜开了第一簇花,到了正月十五,花依旧。
虽没有广州人那么中意年宵花,但在上海人的年货清单里,鲜花总也是少不了的。银柳、水仙是最常见的,外加一把剑兰,白色的银柳打底,配上一些染成红色的,插在瓶子里看着喜庆。银柳有着“把银钱留下”的好寓意,加上它的花期长,所以很适合年节。至于水仙养起来要稍微麻烦些。
冬至左右,花鸟市场里就开始有水仙上市。漳州水仙是出了名的好,家家店铺都会挂在它的牌子。水仙球乍看起来其貌不扬,裹着泥,用“申报纸”包着,一枚枚就那么随意地摆在那。“申报纸”是上海人老派叫法,其实就是指报纸。《申报》曾经是上海滩最早的华文报纸,虽是英国人创办,但由华人主笔。有关希特勒倒台了,大光明上了什么美国电影,上海人曾经都是从《申报》上看到的。所以它就是报纸,就是新闻的代名词。如今《申报》成了历史,连报纸都很难见到。但据说包裹水仙就是报纸好用,它吸水保湿,柔软不容易伤着花球,所以店铺老板们还是坚持用它来包裹水仙,只是如今用的大多是些养生广告纸,上面全是保健品、养生仪器的促销广告。
您已阅读19%(577字),剩余81%(242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