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里国内亲友们的动态,令我想到要将过去两年在伦敦的平行宇宙梳理出一个时间线来。群体免疫,殊途同归,因为生活总要继续。
英格兰的封城有过反复,前后两次,除了全国性质的,也有过北方局部地区封城。2020年春天,身在英格兰的每个人,都收到了来自英国政府用大写字母发来的“病毒警告”手机短信:“新规定现已生效:所有人必须待在家里。”时限为三周的封城守则规定,出门理由限制在以下几项:购买基本食物和药品(次数越少越好)、每天一次跑步、散步或骑车等锻炼(独自进行,或与同住的一位同伴一起)、照顾老弱等医护行为需要、绝对必要的上下班通勤。在户外时,不同住的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两米距离。如此空前严格的戒严令,警察有权强制执行。比方说,如果警察在街上看到三个人一起散步,就可以开罚单了。罚单从30英镑起,不设上限。
摸索的开始,不论政府或民间都是一边盲人摸象,一边争论不休。封城的最初,英国国家信托组织(National Trust)宣布所有名胜风景区全部免票、停车场也免费开放,吸引了大批百姓涌向大自然。威尔士、苏格兰山区人满为患,立即引来网络上一片争议。我有个住在伦敦的利物浦朋友激动留言:“亲爱的政府,请把我们都锁在家里吧!老人不听话,大批老百姓也不明白事理,非得要出门去”。英格兰中部的考文垂市不久就出现了20多人聚众烧烤,警察劝告无效,最后将烧烤炉踹了,这群有老有幼的饕客才散去。伦敦市中心原本最热闹的特拉法加尔广场的监控视频,网上的监控视频显示最初几天昼夜都是空荡荡的,但我家附近的大草坪上,还是见到有一家大小躺着晒太阳。路上跑步锻炼的人也不少。经过家门前的公交车没有减少班次,去超市或市场,戴口罩的人依然寥寥无几。只是各家超市开始限流,开头几周大家恐慌囤货时还实行限购;顾客开始在店门以外相隔2米排队。据我的观察,疫情之前的伦敦还有大批只能现金消费的店铺,刷卡结帐也是从封城期起才算真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