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摄影

透过艺术的镜头凝视日常

郑静:在拍摄已然司空见惯的今天,人们为何还要认真观看影像作品?艺术创作与日常记录,两者之间是否隔着鸿沟?

在摄影已然司空见惯的今天,人们为什么还要去认真观看影像作品?艺术创作与日常记录,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隔着鸿沟还是无缝连接?

今年是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举办的第九个年头。记得第一届展会的时间还是在9月份,那时对于主办方和展商来说,上海的艺术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有太多的可能性和可培养、挖掘的机遇。但他们也清楚,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市场来说,初期需要投入重量级的作品,于是荒木经惟、杉本博司、马克•吕布等大师的经典之作会出现在展会现场,每一张作品前都站满了朝圣的观众。

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大众是从经典作品开始了解影像艺术的。知晓一位艺术家,先从他的代表作开始。所以落地上海的美术馆和设计艺术展,刚开始都会重磅推出大师作品,甚至举办特展吸引观众。比如第一年的“设计上海”,九成的展品来自英伦,甚至是首次登陆上海,那一年的展会成了设计展上的现象级事件,至今无法超越。上海的浦东美术馆,开馆的特展是泰特美术馆珍藏展,展厅的重要位置陈列着泰特美术馆镇馆之宝《奥菲莉娅》,那个夏天有铺天盖地的媒体文章在解读这幅名画,从莎士比亚,到戏剧到绘画手法,帮助观众读懂这幅名作。

您已阅读19%(491字),剩余81%(205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居食趣

郑静,《美好家园》杂志主编、财经网生活频道主编、家居设计专栏作家、策展顾问,著有《岁时历——日日是好日》、《manbetx3.0 风尚》、《新中式艺术》、《ART DECO 在上海》等,微博号@绿色蝴蝶,微信公众号“蝴蝶厨房”。

相关文章

相关话题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