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生活

一家亚文化俱乐部的最后一夜

范庭略:再缤纷的舞曲,也要面对清醒的现实。

那家俱乐部叫什么名字来着?真的是叫做“SYSTEM”(系统)吗?如果系统出现故障会怎么样?重装系统?还是重启系统呢?这些问题估计以后不会有人再问了,因为新年第二个周末的晚上成为了它的最后一晚。我自己经历过很多书店的最后一天,现在开始轮到见证这种夜生活亚文化俱乐部的最后一晚,心里的确不太好受。在淮海路与衡山路这样的中心地段,这家亚文化俱乐部曾希望把自己做成在上海的柏林Berghain俱乐部,这也是在上一家44KW关闭之后所形成的雄心壮志。但如今只能说,通往美好愿望的道路上,充满了房租的挑战。

两层楼的俱乐部里面挤满了前来感受最后一晚的年轻人,如果说想要感受上海的亚文化,这里早就成了一个不可不来的“圣地”。曾有朋友告诉我,追求时髦的年轻人会像寻找水源的游牧民族一样到处寻找最新锐的俱乐部。虽然这样的生态环境在时尚青年的商业计划中都是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但是对于一个只有周末人满为患的商业空间而言,在平时工作日的夜晚,谁来支持那些昂贵的房租呢?一个月近40万元的房租,最终成为了这个萧条寒冬的最后一根稻草。留着长发面容俊朗的著名摄影师,也是这个俱乐部的创始人,郭濮源最终成为了那个不堪负重的骆驼。他让我做了一个最后一晚的海报上面招财猫再见的表情之后,我站在舞池入口处的幕布前,那个小巧精致的SONY相机像手机一样的迅速出现在他的手里。闪光灯亮过之后,我看到他消失在人群中。

舞池的装饰像极了一个北方传统的泡澡浴池,只是浴池的中央摆着一个类似意大利花园里面喷水的裸女雕像,雕像的头被切掉了,丰满的体型半跪着做出敦煌仕女飞天的形象。DJ台就在雕像的后面,跳舞的人要跨过隔断走进舞池,舞池就是那个抽干了水的大浴池,几位女调酒师在奋力地摇动手里的不锈钢调酒器,她们强健的身材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着,而浴池的外面,一个做推拿的大夫穿着白大褂站在按摩椅前面,准备为通宵跳舞的年轻人舒筋活络,后面的立柱上贴着他的个人简历以及每个钟60元的收费标准。

您已阅读43%(815字),剩余57%(107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浮光印迹

范庭略,图书出版人,并主持一档原创播客节目《新生活之声》。浮光掠影,录不尽都市芸芸;今欲有凭,存不完岁月浮沉。就此存照,倒是有了浮华生活窥豹一斑的可能。

相关文章

相关话题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